在东京圣火熄灭仅6个月后,2022北京冬奥会已于2月4日盛大开幕。
对于大型体育赛事,不管是Logo、吉祥物还是开幕式,都成为审视各国审美与设计水平的重要一环。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开展,火炬、奖牌、场馆、海报、制服等设计也逐一亮相。
除了已经火爆国内外的“冰墩墩”和“雪容融”,点燃火炬的长信灯、服装上的山水画、奖牌里的同心圆玉璧,每一处设计都蕴藏着深厚的“东方美”。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海报
《共襄盛举》作者:杭海、林帆、刘典
01
从古到今的东方美学
会场设计历来就是奥运会的一大看点,冬奥会也不例外。而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从一开始就把传递中国文化列为主要课题之一。
🏂
“雪如意”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跳台滑雪的赛道是S形曲线,与传统文化符号“如意”形象契合,寓意吉祥而美好。
受陡峭山体、低温影响,它成为张家口主赛区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顶峰的位置要构成“如意柄首”的样子就不能太小,但太大承重又有问题,后来将顶峰的位置设计成空心圆,承重问题才迎刃而解。“雪如意”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
国际奥委会自2010年开始在奥运会中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建设,都强调最小生态足迹的绿色原则,即与周边自然达成亲护关系,所有东西在全生命周期内不留下任何不可移除的痕迹,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对人文社会发展、对地方发展的支持。
“雪如意”的选址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地貌,其所在的山谷,落差与形状都与竞赛需求高度契合,被认为是“天生的”跳台滑雪场地。将整个跳台支在山谷里,其实国际惯例一般很少这么处理,因为这会增大工程难度,但好处是能够继续保持场馆周围的正常生态循环。
它主要由顶峰俱乐部、出发区、滑道区、看台区组成,顶部与地面落差达130多米。
“雪如意”大概分3个部分:顶峰、中段和底部。顶峰设计成多功能空间,相当于一个俱乐部,赛后可以用于举办会议、展览、婚礼等。底部是一个90米的体育场,可供用于常规大型活动,观众席容量可达1万人,冬奥后可以举办足球比赛、演唱会等大型文体活动。
这种象征意义的设计理念,几乎贯穿北京冬奥会的每个场馆。形似“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设计灵感源于冰与速度的结合,盘旋着的22条丝带形状,犹如运动员高速滑进时冰刀留下的轨迹。
“雪游龙”—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由16个倾斜度和弯度各异的弯道组成,包括非常少见的360度回旋弯,宛如一条游龙飞腾于山脊之上,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雪游龙”。
🏔
敦煌“飞天”飘带
首钢滑雪大跳台
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的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飞天”元素,远看犹如一条飘带的造型。
滑雪大跳台运动从助滑到起跳、翻滚、落地,这些动作背后动感的曲线用什么中国文化元素符号来表现?
这项运动的英文名字叫Big Air,最大限度地往空中腾跃,而中国的飞天也是在空中腾跃的。东方的绘画和西方传统绘画不一样,我们不通过解剖学表达人的骨骼、肌肉、皮肤,而是通过衣物的轨迹表达动感的人体经过的痕迹,因此敦煌飞天的飘带成为表达这项运动动感曲线最好的载体。
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从北岸向南眺望
首钢滑雪大跳台既是单板大跳台运动(Big Air)在全球的首座永久跳台,也是全球首个设立在城市工业遗址的永久奥运场馆。其剖面结构不仅满足大跳台比赛的要求,还可以通过临时附加正四面体结构在48小时内完成向空中技巧场地的转换,这样的变换技术亦是全球首例。
“大跳台滑雪比赛和经常在山里进行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实际上具有类似性,都是先助滑再起跳,空中翻腾再落地,只不过这两个比赛的曲线陡峭程度不一样,这两项比赛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放在一个地方举行,但是在首钢的项目里有了变革的契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首钢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张利教授在人文清华讲坛上如此介绍。
首钢滑雪大跳台同时带动了首钢老工业区的改造,这个改造是为了以后十年甚至二十年首钢老工业区的发展。每一处巧思都体现可持续的理念,赛后一些场馆可以作为创意办公空间出租。
❄️
“冰菱花”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
五棵松冰上中心已获得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识,并按超低能耗标准设计和建造,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超低能耗体育场馆。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球训练馆,建筑表面的“冰菱花”设计打造出诗一般的冰雪世界。
场馆紧邻长安街,位于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东南角,与西侧的篮球广场围绕着五棵松篮球馆形成左右对称布局。
鸟瞰图 ©ZXD Architects
冬奥长廊光影 ©Zhang Zhepeng
西侧入口处冰凌格栅 ©Zhang Zhepeng
立面构成基本单元
从远看去,冰上运动中心如同一片片飘落的“冰菱花”聚合而成的冰雪纹理形象。将具象的形象符号与抽象的建筑结构,在“一个谜的不透明的透明性”中相互交织透叠,唤起人们对冬奥会、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与期盼。
冬奥会期间,它作为冰球比赛的训练、热身场地;奥运会后,冰上运动中心将作为北京最重要的冰雪主题体育建筑之一,希望能够激发出这座城市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能量。
02
汉字与篆刻—中华文明的载体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冬奥会最具代表性的会徽—冬梦 就把汉字元素融入设计。
“冬梦”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寓意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用充满韵律的舞动线条连接,合而为一,形成汉字“冬”。
会徽下方的“BEIJING 2022”印鉴则汲取中国剪纸的特点,与会徽风格实现整体统一。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充满了和谐之美。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海报
“冰墩墩”和“雪容融”中国剪纸海报
你是否对篆刻形态的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还有印象?篆刻是汉字独有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人悠远文脉和情感寄托的独特印记。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再次选用了篆刻艺术形式,与“中国印”的设计理念遥相呼应。
24个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
和6个北京冬残奥会体育图标
不同的是,这次的图标更偏重“汉印”风格。30个“小红人”舞动于一方方汉印的方寸之间,人物线条所蕴含的书法笔意加之中国传统印泥颜色“霞光红”,表现出冬季运动项目最有特点、最优美的瞬间。
03
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元素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命名为“同心”,寓意团结一致,“一起向未来”。
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英文全称。圆环做打洼处理,取意传统弦纹玉璧,上面浅刻装饰纹样,均来自中国传统纹样,其中冰雪纹表现冬奥会的特征,祥云纹传达吉祥的寓意。奖牌背面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象征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创造精彩。
从2008年“金镶玉”到2022年“同心圆”,不变的是“双奥之城”北京对“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和创新表达。
2022年冬奥会火炬“飞扬”,向2008奥运火炬塔形致敬,犹如一个大卷轴。
“飞扬”设计灵感是受大自然中树叶的启发,遵循“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红色和银色的外观,象征着冰与火的融合,寓意火炬照亮冰雪世界带来温暖和光明。
为更好呼应友谊长久、团结一致的奥林匹克精神,两支火炬交接时,顶端完美结合,就像不同民族紧紧握在一起的双手。
而点燃冬奥会的火种灯,设计灵感则来自“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出土于本届冬奥会赛区之一的河北,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宫灯。“长信”,永恒的信念,代表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
它不仅造型轻巧华丽,精妙的设计也令人叹为观止。宫女铜像体内中空,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古人的智慧和环保理念可见一斑。
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同样来自珍贵的古文物——传统青铜礼器:尊。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已经进入从万宁桥(20 Days To Go)到鼓楼及钟楼(10 Days To Go)的重要节点。
2018年“北京中轴线”申遗,天安门等14处(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确定为遗产点。
北京冬奥会纪念徽章“北京中轴线”,以冬奥会倒计时为时间主线,由南到北的14处代表性建筑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举办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为冬奥会倒计时15个主要时间节点,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体现北京冬奥会脚步的临近。
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从奥运奖牌、奥运火种灯到场馆、海报等一系列冬奥相关的设计中,都能感受到这种中国式的浪漫。
这次冬奥会的海报除了由冬奥组委设计的官方海报之外,还有通过线上线下评选而来的宣传海报,一共11套,这里也精选了部分宣传海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海报
作品名:《一起来吧,JOIN US JOIN IN》作者:孙亚飞
作品名:《咱们的奥运会》作者:颜冬
作品名:《今年,在北京》作者:李晓敏、张蓉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