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琐碎的,永远都是。” 项目经历了场地变更等诸多问题,从幽静无邻、遗世独立的悬崖海岬景观转换到鸡犬相闻的村中海景,环境气势一变,原方案的细枝末节也就忍痛舍弃,过程漫长,长到到中间穿插了甲方的另一个小院改造。好在甲方团队与设计方默契演绎了一群糙汉的坚守,“出于对共同目标的美好期待,排除万难,共赴山海”
▼项目外观
经由对民宿项目的参与,我们也介入了乡村改造这一时代命题,相比于声势浩大的宏观工程,我们更着迷于针对单一个体的考量,前者以鸟瞰视角描绘蓝图,后者需要沉浸空间之内,通过细节叙事。
▼建筑立面
情绪壳体 | Emotional shell
房子原是一处民居,前后两栋错落排布。设计功能前面两层为沿街餐饮,后面三层为民宿空间。空间本质是壳体,以恰当的方式包容情绪。入口处有一棵栀子花,香气可以飘到三楼客房,久久不散。
▼入口
以情绪引导设计一直是我们的设计基点,面对项目周围的山海景观,考虑到情绪对于空间的附着状态,脑海里的直觉闪现便是原始人类在洞穴里向外张望的状态。退回到人之初对于空间的需求,想要的感受是无非是自在安然,可避风雨,可观世界。于是项目的设计观便成了山海观,以不打搅的材质和空间,赋予使用者一个安定的状态。
▼室内空间
▼空间与材质
海边的房子多见因地势而建的高差关系,有时是意外的惊喜——于本案便是如此。依次上升的体量,房间最大限度的拥有海景视野。沿街餐饮空间也因地势出现两处平行的高差错落体量,一开始被人们判断为消极空间,折损了可用面积。
▼二层用餐空间
但有时设计的迷人就在于诸多功能,元素,动线如此繁杂的展现在脑中时,总有一些恰当发生,弥合现状的不足,甚至无声无息的打开了空间重塑的潘多拉之盒。高台最终成了一处构思许久的设计火光,海滩上的沙做成的扶手装置独立成景,又兼具功能。
▼用餐空间细部
裂隙 | Fissure
裂隙不是缝隙,我们定义为空间对视与流动的方式。抽离出空间动线,开窗的形式,通道的比例,统一升格为裂隙,呼应两个体块之间的交流,讲述连贯的动线如何影响空间秩序。开窗的形式——在室内以何种视角观察外面的环境,是裂隙的一种形式,对于餐饮空间高差的处理是裂隙的另一种思考:空间重新规划了使用尺度,让两个空间独立适用功能,相互独立。两者之间我们保留了一条400高度的缝隙。坐在后面高位,恰好可以通过缝隙看到外面大海。两处高差通过裂隙交流,从对视的感受上有了新的不同。
▼空间的对视和流动
圆形是最为包容的元素,可以协调所有秩序,入口处圆形裂隙似乎限定了视野,本质是对于门前栀子花,室外座椅,海洋风月跟室内空间有了一处圆润的呼应。所有的对视都有了焦点。
▼从上层看向入口圆形裂隙
流质空间 | Fluid space居住单元设计的情感基础,可以定义成,风吹进来可以顺滑的流出去。流质空间的预设,使人可以于质朴中感受周遭气候,而又具备审美上的典雅和惊喜。
▼居住单元
▼亲子房
▼亲子房的木质家具
关于亲子房:高低床,滑梯,海洋球池,写字台区。亲子房间的设计基本挖局了空间从水平到垂直每一寸的极致使用,好的亲子空间应该圆润亲和,耐久,有栖息之地的安稳,也要跑起来有风。
▼写字台区
顶层洞穴房间是对情绪壳体以及流质空间的直白展示,入此,便瞬间忘掉了快捷尘世,眼前只有亘古海洋。
▼洞穴房间
▼海景视野
壳体洞穴设计上模糊了墙面与顶面的概念,一切变成了一个流畅的内环,当封闭与开放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纷乱情绪依次褪去,无澜之印,是为人生大隐
▼细部
▼一层餐饮空间
▼二层餐饮空间
▼三层民宿空间
▼四层民宿空间
▼五层民宿空间
项目名称:印澜食集.二舍
设计方:青岛舟不离空间设计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21年7月份
主创及设计团队:张舒维,王梦波,欧阳海,李信良
项目地址:青岛.崂山.返岭村
建筑面积:500㎡
摄影版权:花颀 Huaqi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