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展厅,画廊…当空间被冠以多重属性,设计师决意以模糊重构,再经由模糊,将多重的空间属性集合交织,形成聚场。
在模糊聚场,设计师赋予存在空间更多的可能性和言有尽意无穷的美感,而背后所关联并一以贯之的审美和空间理念,却清晰而明确。
△艺术装置
《辞海》中对“模糊”的概念定义为:不分明,不清楚。而在以设计为前提的语境当中,空间的模糊往往导向的是可能性和包容性,它得以形成时间与空间的“共时性”,能同时对一系列不同空间位置进行感知,拓展空间秩序,暗示着更多复杂含义的存在,包容具有多元化的感性细节。
1
美的聚场
藏于大境之中,居于生活之内,慕之万象,皆在其物。will&would是一处集结了艺术、设计、家具、花艺及沙龙的美学聚场,展厅位于深圳香蜜湖,占据了建筑体的一角。
△展厅外立面
正如它的美学主张所言,will&would企图通过展厅的设计探讨这样一种关系——人与物如何在空间中建立起联系,以及,物义如何被人所获得。在空间的行进过程中,经由模糊的界面关系,人与物的叙事缓慢开展。
空间本身就是美学的载体。在展厅的设计中,空间功能与形体视觉呈现为交错的、模糊的状态,通过对空间形体、设施和结构的重新整合。
空间将一层定位为家居展厅,在通高空间中置入两个木“盒子”,盒子的内部产生一个夹层平台,满足了办公的诉求,同时也形成空间内部体块的参差。
△漂浮的光影
地下一层规划为艺术展厅及沙龙聚场,设计上更为开放,以艺术品本身作为媒介,形成地下空间的动线分割。
△艺术装置
所有的设计细节交织在行走的过程中,游者、体验者则是空间参与构建者,在行走中,空间得以实现自我演化,所有的景观效应和产生的叙事都会在行走中投射出来并体会到,进而呈现有趣且富有张力的几何空间美学。
2小隐 / 内外的边界
设计在立面竖向做切割,用两道玻璃的盒子为空间打开一个切口,内部空间的块面与精心挑选的产品互为镶嵌,形成了展厅的橱窗,同时,为地下空间的光线导入预留接口。
而真正的入口是隐于内部的——由炭化木与古铜拉丝制成的木门,隐秘而有仪式感,当门缓缓向内推开,与探头迎接的人相视一笑,空间的叙事由此开始书写。
△入口艺术装置
3
观望 / 向内的庭院
从外部打开的两道窗口,也伏笔了内部空间的界面关系。整个空间的功能要求被分成了两个同样重要的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外部活动,即举办沙龙、展览等需要多数人聚集的活动空间,另一部分是作为洽谈、办公、会议等相对“内向”的空间。这两部分从空间的使用要求上其实是对立的,公共活动部分要求尽量是开敞的、大空间的,而展示洽谈办公则希望相对私密。
这就形成了具体设计中最大的问题,即如何让两部分共存在一个连贯的空间中,但却互不干扰,同时,每个部分空间都能互相交互、柔和地过渡和模糊,而不是被硬性分割成的两部分。
设计师在空间内置入了三个“院落”,通过这些“院落”形成的景观或横向、或纵向地穿透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使得空间之间互相渗透,引导着感官上的延续。同时,这些院落也形成了光线的媒介,将自然光带到不同空间。
△向内的庭院
正因有光的介入,明确而清晰的界限被柔和的光影所替代,视觉所能触及的温暖,让事物看似“连在了一起”,边界柔和而模糊。 此外,设计师通过建立垂直或悬浮的体块,在空间内形成了新的场域,并在这些体块的切面凿出一个个“窗口”,使不同空间的人可以在不同界面形成“对望”。
△静谧时光
在挑高处,木盒子围合的办公空间,也打开了细长的开窗,局部的景观被精心而巧妙地设置,通透的空间对立面,带来上下界面的流动,楼上楼下的交流也由此而展开。
4容器 / 开放的自由
负一层的入口被包裹在玻璃立面与洞石之中,如同地面的“开窗”,经由狭长的台阶而下,几个小小的窗洞打破着体验的连续性,通过明与暗、逼仄与开阔的变换,在行进中构成着对空间不同的感知,从被限制的视野到其完全开放之间的一抑一扬的张力。
在这个空间之中,装饰性被尽可能地剔除,作为容器而存在,包容而平静。裸露的原始水泥天花、斑驳的表面和周围洁白的墙体形成强烈对比,木色贴面因为它的原生质感而几近于无色,空间借由相同的材料性获得着一种纯粹、整体之感。
而空间的开合由简单的线面构成,轻薄的、互相穿插的白色界面模糊了空间的区隔,也形成内部空间的流动。
△艺术展厅
最内侧的空间被质朴的木色包裹,线条有序地平行延伸,向上递进而形成阶梯,这里可以容纳沙龙、座谈,也可以沉思、冥想,因容器的自由而包容多元可能。
项目名称 | will&would 居空万镜
项目地址 | 中国 深圳
空间面积 | 500㎡
室内设计 | 如聿空间设计
软装设计 | 如聿空间设计
项目摄影 | 王厅_如你所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