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中日文化共同合併的案子,分別提取兩個文化中的人文精隨經過簡單直接的融合、轉移、甚至複製的手法將「文化語彙」與「人文精神」試圖將其置入各項空間的內在感受或外在皮層的表現手法,協調文化間的差異與強化之間的共同人文,在剛與柔、實與虛的邊界悠遊、交互,以敞朗的公領域與隱約得見的私領域作為虛實互換的開場,並以自然質樸的素材、台日人文的意象與嚴謹的設計邏輯為場域注入靈魂。我們也盡量嘗試去尋找雙方國籍都能融合運用的模糊界線,畢竟這是兩個文化最快的共同認同,簡單的說應該是台日共同的文化內涵,這代表著不需要經過設計手法就能達到彼此都能認同的「型式語言」,就如同台日有著相同的歌謠哼著一樣的旋律,唸著不同語言的歌詞也會有同樣浪漫的深情感受,我想對這個設計才是最有價值的、最需要付諸實現的文化美感。所以在空間當中使用者或觀看者有時會分不清楚,這倒底是屬於哪一個國家中的文化轉移,當然這些架構都需要在一個壓抑造型下的結果產生,並融合現代風格的手法,盡量以簡約的手法減少線條與「人文符號」,因為複製並不是我們真正要個結果,產生新的融合美感、讓空間充滿人文氣息,可以讓人緬懷台灣過去的兩個文化曾經融合的事實,是一種悲天憫人關懷土地的情懷表現,我們友善的尊重外來文化,因為這早已是台灣多元文化的一大部分。「台灣藍」點題,並保有灰與白的共通文化記憶;引光入室的過程,讓純白織網(金屬擴張網)帶領視覺穿透公私領域,成就虛實交錯的契機,佐以簾幕將空間收放的權柄交由使用者斟酌審度,自由形塑空間意識,層次操之於己,對照石牆剛直中帶有自然的肌理,織網在輕透中帶有鐵件的冷肅,兩者於日式格柵天花的框圍中各自獨立而依存,完美藉材質本色詮釋「融合相應」之道。
赞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