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北京东方阳阳企业办公建筑
【建筑公司】:BIAD第六建筑设计院
【设计年份】:2013—2014
【完成年份】:2016
【主创】石华、王璐、杨帆
【建筑专业】石华、王璐、杨帆、褚奕爽、张广群
【结构专业】:韩起勋、张连河
【机电专业】:唐强、张力、刘立芳、战国嘉、何枫青
【项目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
【建筑面积】:14905
【摄影师】:夏至
这个北京东方阳阳企业的生产办公建筑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北京生物医药基地内。初次进行场地踏勘的时候,项目用地周边的第一印象是比较荒芜的,已建成的一些厂区都是那种国内常见的新兴工业园区的样态——清晰的规划结构,简单而带着工业感的建筑外观。
“东方情节”的企业建筑外观
北京东方阳阳企业是国内民营的餐饮企业,企业文化带着深厚的“东方情节”。这样的企业在一个新兴工业园区中营造自己的生产办公建筑,如何让建筑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呈现在所处的环境中,同时体现企业建筑自身的特色是这个设计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问题。面对周围空旷而具有工业感的环境,我们感到这个有着“东方情节”的企业建筑不应该简单的介入这片场地,它需要有一些坚守,带着一点点的抵抗性;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个建筑中的些许不同,能够在这个区域唤起一定的人文感怀——在当下大量新兴产业园区的快速建设中,是否也可以去守望一份属于自身的文化内涵。
在这样的思考下,建筑如何去回应这样的想法是设计着重解决的问题。同时,现实的功能与流程亦影响着这个建筑介入场地的方式。这个以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建筑包含了多种附属的功能——加工、展示、企业办公、以及员工休憩空间等内容都集中在这个用地紧张、面积有限的建筑中,这些复杂的功能为建筑的空间组织带来了限制。
场地鸟瞰:四周荒芜的环境
建筑西北侧外观
建筑北侧及周边环境
办公建筑外观及入口
建筑的生成首先来自于对空间使用层面的梳理。生产加工空间是这个建筑中最主要的功能空间,同时这部分也是未来这个建筑中使用最频繁部分,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建筑的首层,提供了最便捷的使用条件。其他如办公、会议、菜品展示、企业接待以及员工休憩等功能诉求的是相对安静的空间,为避免受到首层生产加工车间的干扰,我们将一层加工车间建筑的屋顶设计成了一个独立于首层建筑的空间界面,生产加工内容以外的功能空间统一与这个首层屋面的空间界面进行连接,并通过室外的景观台阶与地面直接联通,通过这样的方式,相对安静的办公、展示等功能空间一方面保证了自身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与首层的加工车间保持了一定意义上的连接。
首层生产加工区中通道
办公区以聚落形式设于首层上
在空间归类的基础上,设计详细考虑了建筑各部分功能的空间关系,这其中相对独立又各自联系的空间内容让人联想到中国民居聚落的空间组织方式——看似各自独立的建筑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相互联系着,形成一个建筑的集群。这与我们最初希望这个建筑在整个区域中呈现的气质是非常接近的,我们将聚落空间的组织方式引入到这个建筑中,将各功能空间依据使用需求化整为零形成宜人的小尺度建筑,并将这些建筑以一种看似自发的方式组织在一起。这些小体量的建筑在这种自然的空间组织中形成了很多微妙的变化,庭院、街道、露台、廊桥……这些丰富的空间元素将一种生活场景感带入到了这个建筑中,为这个企业建筑营造出了多样的空间小环境。
二层宽阔主入口空间
二层室外露台
空间构建的过程中,文化性亦是设计着重思考的内容。作为一个中国民营的餐饮企业,这个企业的建筑试图以一种守望文化的方式回应北京生物医药基地的大环境。设计在具有聚落感的空间结构上采用了内向坡屋面的处理方式,这一方面是建筑对于传统文化的呼应,另一方面也隐喻着建筑内向的空间气质。对于这个建筑来说,其展示于生物医药基地大环境中简洁而富于随机性的体量并不十分异化于整体生物医药基地的建筑风格,而对其自身来说,建筑内在却坚守着东方建筑中独有的格调与人情味。空间的内向性不仅体现在建筑各部分关系的处理上,也体现在建筑与场地关系的处理上。建筑临街的部分被处理成相对实向性的建筑体块,仅仅部分的设计了一些窗与场地外面的生物医药基地的环境进行对话,建筑的内部则围绕着中央带状庭院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关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