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松美术馆(北京顺义)
【设计】朱周空间设计
【设计师】周光明
【占地面积】:22000平米
【建筑面积】:2200平米
【开幕】2017年9月27日
【摄影师】夏至
此次展览分为印象派及西方现代艺术、中国现当代艺术和王中军油画三个部分。取名“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术”,其意图即是通过这样一个穿越时间、跨越空间的艺术展,展示展示“印象派”以来部分艺术大师的灵感之作,以及他们对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作用与影响。
▲松美术馆夜景
静谧的温榆河畔,199颗松树在一抹白墙的衬托下如长卷般徐徐展开,两端古建与中间极简当代建筑相呼应,仿若不愿沾染世俗的君子风骨画:碧色连天、物我两忘。这便是王中军的松美术馆。
▲美术馆园林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艺术品收藏家、当代艺术家王中军先生,他似乎对后两个身份更为满意。大约两年前他偶然萌生了建造私人美术馆的想法:“艺术本没有好坏,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立场看待它。
他邀请了自己的好朋友朱周空间设计创始人周光明共同完成,从景观、建筑到室内的整体设计。项目占地22000余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约2200平方米,12个展区错落有致,迎松而立、白墙黛瓦,颇有一种‘人生须尽欢,诗酒趁年华’的闲情雅致。
Song Art,More than Art!松,不止于艺术!而之所以用“松”来命名这家独具匠心的美术馆,主要是缘于王中军个人对松的喜爱。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纯粹、峻然,象征着君子风骨,无论视觉美感,还是精神寓意,都十分契合他对艺术的理解。
“为艺术开辟一片净土,真诚、严肃的向大众展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珍贵的情感。”他说。
“原维多利亚式的建筑以及西式的庭园,如同过度妆点的女子,已不合时宜,主人初衷欲将其功能改造成可供大众欣赏的艺术空间,我们第一步便是拿掉了它的项链、耳环、衣服以及装饰,以最纯洁的形体展现。”设计师周光明说。
于是,“松”被定义成了一个「艺术容器」,以「艺术」为主、「容器」为辅,在实体与文化双层内涵的结构下,将“容器”与“内容”、“介入”与“观看”作为可以相互转化的要素,为建筑与空间自由转换提供最大的可能。
这与王中军对主体建筑的构想如出一辙:一是节约,充分利用原有设施;二是简洁,以服务艺术为宗旨。
美术馆的建筑主体,由左右古建及中间现代建筑组合而成,旧建筑的舶来文化符号被全部剔除,进而形成一种‘去色效果’,设计师将其称之为:‘中国笔墨韵味转译西方油料浓艳’的效果。
新建筑的外观亦配合了这样的‘去色处理’,并加入几何、净白、具有反射质感的材料等诠释之,使“松”成为一座极具包容力和承载力的“艺术容器”。也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当代中国艺术展品所传递出来的批判性、临时性、进行态等特征。
而庭院松树环绕,则给予了“松”外在的生命力,一景一物成为内外的呼吸,东方写意也构成了传统与现代之间互相辉映的自然韵律。
▲阳光房通道
诚然,艺术品应该有立场,但展现其立场的环境又应该具备怎样的格局?周光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空间在充当背景和容器的同时,也成为被展示的一部分。
▲阳光房
将展品置身于中性匀质、不持表情的环境中去呈现自身符号体系的演绎;令观众保持适当的“物我主客关系”,同时感受展品的反向审视。
▲梯厅入口
他将「无为」由外而里的呈现,给予室内一种「净」的存在,这样,当“当代艺术”百态进入之时,便可毫无顾忌的展现它们的语汇与活力。
▲梯厅及与之相连的楼梯
比如对于「留白」的引用,作为中国绘画艺术里最常用的表现形式,留白重在刻画意境,而在松美术馆的室内,则更能多的体现在建筑架构之中:链接新旧建筑的回廊、与庭院的借景呼应、还有室内至地下的垂直延伸。虽然看似空无,却于无形之中呈现了空间多维度的延展。
▲楼梯
“美术馆的存在意义在于呈现艺术, 所以我们用无色调的壁面形成一个弥漫连续的展示体验场所,为让艺术品成为自我发声的主角创造条件。”设计师解释道。
▲展示空间
除了留白和借景,自然光线的引入也是这里的重点之一,这是作为艺术容器的必要考量。把对话留给艺术品本身,在空间中创造出不同的层次感。其实,在艺术品成为主体的同时,已经褪归为建筑容器这一含义的建筑体,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重新成为了新空间秩序的提示者
▲B1天井
这也是王中军与周光明的共同期望:当代中国艺术品在此的陈设方式不拘泥于惯常的所谓正式展览空间。在这里,“观,外向的看;照,内在”的启迪,正在成为新的视觉与内省的对话方式。
▲2F 私人画室
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2017年9月27日,松美术馆(Song Art Museum)终于举办了首次展览——“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术”,集中呈现了以王中军先生收藏为主的国内外众多艺术珍品。
▲美术馆首展现场
更多实景推荐: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