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地点:上海市杨浦区
建筑面积:9层,10372.5平方米
建筑设计:Wutopia Lab主创
建筑师:俞挺
项目建筑师:张朔炯
设计咨询:一栋 | ArchUnits
照明咨询:张晨露
摄影师: CreatAR Images
业主单位:高和资本
高和云峰大楼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西南部,这里自开埠时期就布满了各行各业的码头和工厂,有过兴起的辉煌,也经历衰落的阵痛,一度被称为上海的“工业锈带”。高和云峰项目是工业区向新经济转变的城市更新的一个案例。
一层大堂
高和云峰的诉求高和云峰希望重新定义传统办公楼宇,将其打造成一个升级的生态系统,或者说是含有生活和社交的新生办公社区。所以高和云峰整合了不同类型的资源。一层大堂由专注生活方式集合和社群服务的新锐品牌DNA Café&More运营。他家就此精准聚焦楼宇场景全新推出“乐盒Lobby Hobby”共享大堂概念并整体运营,试图解决基于楼宇办公场景中所需的吃/喝/用/休息/社交/补充型行政福利等需求,把司空见惯的楼宇大堂变成一个复合的办公社区中心。二层则整合了共享书吧、共享会议室还有共享健身仓来强化一楼的场景应用。高和云峰在办公区域则推出了HIWORK,一种通过悬挂活动家具来应对不用办公需求可以灵活变化办公场景的新型联合办公模式。高和云峰希望wutopia lab的俞挺用一个戏剧性的设计把这系列诉求完整连续地表达出来。但他们明知俞挺厌烦大堂的那种陈词滥调的设计,仍要求不拆除这些装修,因为拆除也是成本。
二层书吧、会议室
上海地主的野望杨浦区一如既往的粗旷沉重甚至有些呆板。即便在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杨浦区还重复了一种新的陈词滥调:相似面貌的办公空间,不精致的伪art’deco风的建筑立面,喜闻乐见的黄色石材。把这些作为上句,俞挺设计的下句就自然而然地产生,用轻盈自由灵动的艺术装置行为在因为成本不得不保留的陈词滥调前创造一个具有想象力的新世界。
“其实,我对大堂的想法很简单。你们看到的所有曲线,都是来源于我小时候画山水画时候的灵感。我们的生活环境太过陈词滥调,我就是想要跟陈词滥调做斗争。”
俞挺用他喜爱的穿孔铝板作为笔墨,用写意山水的方式把立面,景观,大堂,办公和屋顶串联起来形成一幅立体的完整连续的青绿山水长卷。没错,俞挺承认现状的存在,但不去破坏它,而是用一个巨大的创作以行云流水的山水画出没于原来大楼里外,最后在屋顶创造一个闪闪发光的屋顶花园---白云乡而达到高潮。它宛若天外来客,漂浮于灰蒙蒙的杨浦区的上空,不太真实但真实地存在。
现在的大堂
原来的大堂
现在的电梯厅和楼梯间
原来的电梯厅
现在的屋顶花园
原来的屋顶花园
不接触的艺术装置
俞挺的这个山水装置是附在外立面,广场,花园,雨棚和室内已经完成的装饰面外面的。它以最小最少的构建和原来的表皮接触并呈现出不接触的姿态。你可以把这层金属铝板的看成一层面纱般的艺术装置和原来的建筑若即若离或者遮挡或者被遮挡。和呆板不变的原建筑的关系随着空间的转换而改变,让这副山水画仿佛要动起来。
不接触的策略是一种设计态度和哲学态度。所谓哲学态度是因为无法正面硬抗周围的干涉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抽离的姿态。这种姿态帮助建筑师在设计中以最少改动的经济目的为前提下用类艺术装置重塑空间达到出人意表的结果而最终把高和云峰的诉求以及上海地主的野心以戏剧性的设计置入达到叙事的合理和完整的表达。
入口雨棚:层叠的云朵与原来的玻璃雨棚
入口的引子
保留了三分之一的野心还是一种宣言然而现实把这个明显的叙述剪成了片段。有限的预算、谨慎的城市规划、周边社区居民的干涉,这个不接触的艺术装置策略仍然被看成是大刀阔斧的整体更新设计。于是立面,沿街和景观的设计全部被叫停了。整个设计只剩下了大堂和二层的室内和屋顶花园了。一幅完整的青绿山水被裁剪成了两幅尺页。但高和云峰和俞挺团队顽强地保留了一个设计的引子。你现在可以看到一则短小的山形铝板整合了门房和绿化,在入口形成了一个抽象的盆景,它原本是整个景观和立面连绵不断的山水图卷里的一小部分,而现在则是仅存的片段对这个街区做了微更新。延续到建筑物雨棚则是几层叠加的铝板,仿佛你头上的层层叠叠的云朵,这暗示你将看见壮观自由的大堂---原本连续图卷中的中心高潮。流畅的曲线最终把陈词滥调成为想象力衬托。
这个看似突兀凭空出现的大堂以及最后藏在屋顶的那个亮晶晶的大堂是仅有的三分之一的野心,但依然可以作为建筑师的宣言。“我这个控江中学的校友,终于在上海粗旷的工业区里用设计激起了空气中那变化不止的骚动,这金属面纱它从天堂挂到地面上,上面有树,城市,河流和远山。”这个宣言的意义是美好不是凭空而来,她总是破茧而生的。所有过去,皆为序曲。
更多实景推荐:
本作品已在自媒体上推荐分享
【微博】https://weibo.com/2004599103/Gu6XgeSE0?
欢迎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