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个很搞笑的图,非常戳设计师的痛点,图片上前面坐着一个修改效果图的设计师,设计师的背后,是一群客户,嘴里各种指点,灯光不行,家具不好看,这种风格不是我喜欢的,这种感觉不是我喜欢的.....种种,图片上有一行大字特别醒目,每一个设计师的背后,都有一群指点江山的天使。
指点到最后,客户就会对设计师产生怀疑,为什么这个设计师就设计不出我喜欢的作品呢?他真的会设计吗,我花钱就是为了看他设计的这个我不喜欢的东西?修改到最后,设计师嫌客户事多,客户嫌设计师不懂自己,可又有多少设计师反复想过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呢?
当遇到这样的局面的时候该怎么解决呢,跟着小编的脚步,别错过这些啦。
💡
你真的信任他吗?
信任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往往就在一瞬间。每个客户在第一次与设计师打交道的时候,会充满各种怀疑和陌生感,心理会有各种不确定,害怕设计师不了解自己而设计不出自己想要的设计,因此反复强调自己的想法,设计师做的每一步都要干涉,最后导致设计师十分被动,十分抓狂,自己的设计水平没办法发挥出来,又反遭客户嫌弃。
很多时候,很多好的作品都是在信任的基础上完成的,客户如果不信任设计师,设计师就没有足够的信任感,也很难设计出让客户满意的作品。因此,既然决定要让设计师为自己去设计,那就要相信他,相信他毕竟比自己专业,只有这样,设计师和客户才能产生心理默契,最后设计出让客户喜欢的作品。
相信这幅图片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当年乔布斯聘请设计大师Paul Rand设计logo,大师表示自己只会设计一种方案,并且不允许乔布斯有任何意见,乔布斯让步了,经典作品也诞生了。
信任这种感觉其实很微妙,客户相信设计师,设计师也自然而然在这种有爱的氛围里表达出自己对设计作品的感知,从而更加了解客户。当然,设计师也要用心倾听客户的想法,很多客户水平不专业,无法专业的表达出自己想要的感觉,设计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客户剖析。
国内知名UI设计公司eico design为摩拜单车塑造硬件到软件全新的用户体验。不仅从App界面设计,更包括前期产品分析(产品定位、概念设计、用户需求)包括最终推向市场时都做了缜密研究。通过设计使摩拜单车在不同场景下传递品牌统一属性。
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是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
——《乔布斯传》
正如乔布斯所说,大多数客户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潜在需求。客户说我想要一匹马,但其实他们想要更快的交通工具;我想要通讯工具,其实他们想要更高效的联络方式,才有了苹果这样一家伟大公司的诞生,每一次技术更新迭代都带来巨大的惊喜。设计的魅力不正是体现在这里?充分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自由创作,让每一个灵感迸发新的火花。
💡
你的沟通,有效吗?
抛出这个问题时,客户和设计师都会大呼:我们肯定会沟通啊😳但什么是有效沟通?不是说客户甩给设计师几个case,“我喜欢这种大气的风格,照着这个做就好。”或者直接给到项目设计的brief,让设计师自由发挥,当最终方案呈现时又埋怨设计师不懂他的心。
设计师在与客户沟通时,总是质疑客户的审美和品位,试图争辩并说服客户他的想法是错误的。而没有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为什么想要这样的设计,如何通过自己的专业去帮助客户实现。
客户学会将需求全面、丰富直观地表达给设计师。当不能给到明确的需求和期望时,可以多提供几种喜欢的设计风格,与设计师充分沟通。一位专业设计师在理解需求的基础上,也会主动提供几种不同的风格案例,引导并建议适合的风格。在开始设计前,客户和设计师的想法达成一致,会为后续的合作节省不少时间~
品牌设计顶尖团队Ramotion, 服务客户包括Adobe、Xero、Opera 等知名企业。在每一个新项目开始时,都会与客户一起整理出项目初稿,包括每一个必要的细节提炼大纲。当与客户对项目计划达成共识后,才正式启动项目,并每天推送客户项目的更新进度。
设计不是脱离实际的存在。设计师最重要的是多思考如何通过为客户创造商业价值,而不是比谁的审美情趣高。任何浮于表面、华丽好看的设计如果无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那都是不合格的设计。当客户提出一个想法时,设计师不要立刻否决,学会换位思考🤔
设计是整条产品线上的重要一环,但不是唯一的。客户更多地是站在全局角度去思考产品,设计不是独立的个体,要与整体产品风格保持一致,在这一点还有什么比与客户深入沟通更有效的方式呢?
💡
忘掉雇佣吧,这是一场合作
很多时候客户会担心,设计师不会认真对待自己的产品。但是他们忘了,合作是相互的,每一个设计都代表着设计师的个人形象。设计师同样希望所设计出来的作品富有创造力、生命力,能够彰显产品价值。当双方抱着相互尊重的同理心,设计出来的产品也许会超乎你想象的期待。
设计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次设计合作中,既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又不一味满足客户的需求。设计师的责任在于想到客户已知的,帮助客户还未想到的,甚至带着他们探索未知的可能,让每一次创意充分发酵~
被誉为日本新生代顶级设计师的佐藤大更是将个人的设计理念与商业价值的结合运用到极致。在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Coca-cola Bottleware餐具系列时,没有选用一贯代表性的商标和符号,而是在充分理解可口可乐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每一个喝过可口可乐的人都熟悉的“瓶子记忆”设计而成。
“客户需要的不是你的异想天开,因为只有那些真正能在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
——佐藤大
在为远山商社的halsuit项目设计时,Nendo工作室在经过缜密的调查发现,顾客在店内停留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购买商品,陪同的人通常觉得逛店非常无聊,所以显得很不耐烦,而在决定买不买一件衣服时,最后拍板的一定是妻子。所以他们打破常规将试衣间设计在中间,并与展示相结合。而这一次微小的颠覆,为远山商社带来翻几番的营业额。
你们发现了吗?如果设计师想要证明自己的设计能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要学会比客户更懂需求。去了解产品、做调研、举实例、摆数据,把所有的想法全面客观呈现给客户,再告诉他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更适合。想要让客户相信你的判断,就要比他更明白需要什么。
为什么客户都认为自己比设计师更会设计?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客户和设计师从来不是站在对立的两面,客户给予设计师多一些信任感,设计师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设计,双方之间有效充分的沟通,让设计真正打动人心~
易配者软装学院,龙涛院长助理莎莎
评论(0)